北戴河时间临近 谣言泛起下的定于一尊

近期,在“梁家河大学问”等个人崇拜风潮突然被降温之际,“定于一尊、一锤定音”渐渐成为中国政坛的热词,引来海外舆论不小关注和热议。

此事缘起于7月3日至4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随后立即出现一轮密集政治表态。7月12日,被称为大内总管的政治局委员、中办主任丁薛祥在北京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推进会,强调“带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6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学习会上表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次日,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公开要求人大党组“确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自从习近平在中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及“定于一尊、一锤定音”之后,几乎在中共官场掀起一轮政治表态潮,引起海外舆论不小关注(图源:新华社)

短短半个月时间,表态“定于一尊、一锤定音”几乎成为风潮,在海外引起许多猜测和分析,其中有两种观点惹人关注。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共之所以突然密集强调“定于一尊、一锤定音”,是因为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并不稳固”,遭到党内挑战。某些人之所以有此观点,除了长期深受权力斗争思维的影响之外,一方面是因为近来“梁家河大学问”等个人崇拜风潮出现明显降温,被一些人解读为习中央核心权威遭遇困境的例证,另一方面是因为最近恰逢一年一度的“北戴河时间”,各类关于政变或宫斗大戏的政治谣言再度沉渣泛起,干扰了不少人的理性认知。

第二种观点认为,“定于一尊、一锤定音”是“集权”、“不含任何正面意义”。比如,在BBC刊发的《习近平强调“定于一尊” 是背离正统还是警告讯号》一文里,学者吴强表示“他(习近平)现在回归到秦始皇法家意义上的定于一尊”,“在背离共产党过去几十年的传统,包括对邓小平路线的背离”。持此观点的人,依据是“定于一尊”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然而上述认知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鉴于中国政治的不透明,解读其政治走向,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很容易人云亦云。

习中央核心权威并未动摇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依据的两个因素都经不起推敲。其一,“梁家河大学问”课题项目被禁停,多地撤下领导人画像,《人民日报》头版几次未出现习近平,非但无损于习中央核心权威,反而只可能是习中央主动纠偏的结果,是政治自信的体现。

“梁家河大学问”有些过犹不及,过于生硬地将习近平知青经历与习近平思想各部分相结合(图源:延安大学官网)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最近中国官场在宣传领导人时确实有些过火,在一些急于展现忠诚的投机官僚与官媒炒作下变成了“高级黑”事件。比如,“梁家河大学问”课题项目竟然列出17个科研项目,每一项都把习近平7年的梁家河知青生涯与习近平思想的各组成部分生硬地建立逻辑关系,不仅由此掩盖了梁家河在政治教育上的正面意义,而且变成赤裸裸的阿谀吹捧,引起舆论一片愕然。再如,泛滥张挂领导人画像实无必要,既是一种过犹不及,又显得过于封建、保守。《人民日报》头版同样如此,尽管出于政治考量需要尽可能多宣传领导人,但绝不代表每天必须将领导人新闻生硬放在头版,而是应参考新闻重要性,保持必要灵活性。

既然最近宣传过于拙劣和“高级黑”,那么无论是出于革新宣传考虑,还是为了有错必纠、以正视听,这种现象都应被纠偏。而在中共压力型的威权体制下,层层加码和宁左勿右是政治惯性,若无来自最高层的主动纠正,地方为了安全只会更加激进,尤其是在宣传和建构领导人形象这样敏感问题上,更是不敢轻易自作主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